泰勒杜登(Tyler Durden)2025年4月22日
《中共塑膠工廠面臨大規模關閉,美國乙烷供應消失成主因,最大痛點何時引爆?》
美中貿易戰的特殊之處在於,美國遭受打擊的速度既快又猛烈,主要是透過資本市場與金融連結所造成的影響,這些影響幾乎是瞬間發生,並帶來劇烈後果(例如中毒腐爛共滅國最近拋售美國債,隨即購入人民幣甚至黃金,這一系列動作在毫秒內完成,並迅速引發各種敘事,聲稱美元正失去其儲備貨幣地位)。
同時,中共經濟所受的衝擊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傳導,因為供應鏈的重整通常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才能適應新的常態;若再考慮到貿易戰爆發前為了搶在關稅實施前出口而造成的過度生產,這段過渡期就會更加延長,從北京公布的第一季GDP數據異常強勁便可見一斑,這反映出經濟產出被人為地維持在較高水準。
然而,一旦經濟放緩開始顯現;這是無可避免的,對中共的衝擊將比美更為嚴重,因為中共不像美那樣擁有社會安全網。這也意味對中共的貿易戰衝擊將在北京承受最大痛苦時達到頂峰,屆時習豬頭將更有可能願意與特朗普進行談判。唯一的問題在於,這個「最大痛點」何時會真正來臨。
目前還不知道這個「轉折點」何時會出現,不過正密切關注中共的一些替代經濟指標(在平時都無法信任中共官方數據,更別說在當前這種地緣政治槓桿幾乎以經濟成長率的幾個基點來衡量的情況下,即使數據完全是編造出來的也不能輕信)。
然而在此之前,已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第一波衝擊已到來。正如《彭博》報導,中共一些依賴美進口氣體原料的塑膠工廠正面臨大規模停產的風險,因為世界2大經濟體在為一場長期貿易戰做準備。
全球塑膠製造業的主導者中共,幾乎所有的乙烷(一種石化原料,也是天然氣的成份)都從美進口。
但美商品遭遇的高額關稅,導致那些無法轉換原料的工廠將陷入虧損;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在短期(甚至可能是長期)內停產。
《Rystad Energy AS》分析師瑟茲瓦爾(Manish Sejwal)表示:「中共的乙烷裂解廠面臨嚴峻處境,因為他們沒有美供應以外的替代來源。」他使用的是業界對這類設施的術語,「除非這些工廠獲得關稅豁免,否則他們可能不得不停產,甚至永久關閉。」
不言而喻,這將對中共的塑膠產業造成災難性的打擊。
根據Rystad的資料,中共大多數所謂的「裂解廠」是使用石腦油作為原料,專門以乙烷作為石化原料的處理廠僅佔不到10%,產能約為400萬噸。根據美能源部的數據,中共是美乙烷最大的買家,遠遠領先其他國家。
然而,在125%的關稅下,根據Rystad的統計,截至4月11日當週,每加工一噸美乙烷,中共工廠將虧損184美元。相比之下,若無關稅,他們本來每噸可獲利超過100美元。
彭博指出,這些額外成本對中共塑膠產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該產業本就面臨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的問題。這場貿易爭端也波及其他原料,例如天然氣液和丙烷,並導致美價格大幅下跌,與許多人預期的通膨衝擊相反。
此外,根據產業顧問公司《JLC International》的資料,中共本地的乙烷產量遠遠無法填補缺口,預計2024年國內產量僅約12萬噸。
此外,Rystad於4月10日指出,乙烷市場「主要由長期合約主導,幾乎沒有機會將貨物轉售至即期市場」,這使得中共難以從非美來源獲得替代供應。
雖然中共目前尚未出現各產業的大規模停工情況,但塑膠產業整體,特別是乙烷與丙烷供應鏈,似乎將是首當其衝、受創最深的領域。因此,對那些試圖掌握中共承受「最大痛點」時機的人來說,應密切關注中共塑膠價格以及該地區是否爆發勞工罷工。
前者價格若愈低,後者發生機率就愈高,而貿易戰結束的速度也將愈快。而貿易戰終將落幕,因為即便是高盛在其最新的中共經濟預測中也預測,中共GDP即將「斷崖式下滑」:該行預期中共第二季GDP季增率將從第一季的4.9%,暴跌至僅0.8%。若中共無法推出規模可比新冠時期的刺激措施,這還只是開始而已。